李文竹,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讲师,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博士后。近五年研究立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科。紧密聚焦数据增强设计领域,特别关注“新技术与新数据支撑下的新城市空间研究”,以“城市空间”作为实验室,紧密围绕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未来机遇,充分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新兴技术,关注新城市空间的机理表征,并通过多源大数据和新方法新模型定量测度城市空间相关要素,最终在实际项目层面实施设计响应与效能提升路径。曾荣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优秀博士后、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同济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累计发表录用期刊会议论文2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期刊论文11篇,共包含3篇一区SCI,5篇CSSCI,2篇CSCD,5篇北大核心,分别发表在《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Developments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国际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规划师》等刊物上;累计获得14项国际国内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竞赛奖项;16次受邀在国际国内顶级会议上做报告;作为共同参展人策划威尼斯双年展、深港双城双年展等5次展览;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11项相关科研项目和8项工程项目,参与的项目获得国际信息学会金奖、黑龙江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等奖项。
指导教师立足北京城市实验室在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建模方面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指导教师利用多源大数据,在城市空间新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支持下,从经济、社会等维度对人本尺度的城市空间效能进行了大规模评估。通过与国内移动通讯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广泛合作积累了手机信令数据、建筑数据、LBS、街景图像数据等大量的中国城市物质和社会空间的大数据,拥有良好的数据基础。因此,本项目具备坚实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数据基础。同时,指导教师将在项目申请书撰写、项目立项、项目实施进展、项目成果发表等全链条进行指导。
目前,远程办公正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新办公模式,尤其在专业技术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行业以及高技能知识就业人员中广泛盛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远程办公对城市实体办公空间的影响机制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在远程办公的时空分布层面,已有不少学者洞察到远程办公对城市实体办公空间所带来的深刻变革。在远程办公的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深入剖析了社会经济和建成环境层面的多重影响因素。这些研究为本项目揭示远程办公对城市实体办公空间的影响机理提供重要指引和理论支持。
但远程办公对城市实体办公空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实证探讨较为缺乏。现有的分析多依赖于调查问卷数据和受访群体的经济社会属性分析,难以系统地揭示远程办公时空分布的多重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对比不同类型远程办公空间的分布特征,识别涉及建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因素。系统性地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远程办公行为决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及对多场所远程办公活动时空分布的具体影响机制,以深入探究远程办公活动的环境特征和空间偏好。对后疫情时代优化实体办公空间资源、提升空间效能具有重要意义。